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:
(1)质量评价标准固化。省-市-校三级质量标准衔接不畅,未针对五年制贯通培养特点动态调整,评价指标导向不足。
(2)质量监控方法落后。教学质量控制方式简单,过程性数据采集技术不足,无法对教育教学运行实现常态化的智能监测和预警。
(3)评价反馈机制不全。评价反馈未能实现因类施策,机制不健全,缺失由教育主体、行业企业等共同构建的多元协同评价反馈机制。
解决方案:
(1)设计了“标准引领、数智赋能、闭环驱动”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框架
强化系统思维,遵循“标准引领、数据支撑、智能监测、多元协同、闭环驱动”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原则,架构了以教学质量标准指标体系为基础,以数智化教学质控方法为支撑,以多元协同的质量评价反馈机制为驱动的教学质量保障总闭环,并在指标体系、质控方法、评价反馈机制的建设中融入智能监测平台管理,推动体系内部的结构联动、智能监测、动态优化。
(2)形成了三级贯通的教学质量标准与指标体系
实施“省-市-校”质量标准三级贯通,紧扣五年制高职长学制、一体化贯通培养特点,围绕专业、课程、服务保障、教师、学生五横面,构建教学质量标准与指标体系。规范学校办学质量标准12项,研制了41个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、257个专业课程标准、18个公共课程标准等教学质量标准以及涵盖学校管理质量、教师教学过程、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业质量四个维度163个教学质量指标。
(3)实施了智慧监测、三级预警的教学质控方法
在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目标职责、监控流程与制度的基础上,数智赋能学校教学质量监测平台。借助AI技术对课堂教学过程展开大粒度切片分析,智能化诊断教学策略、教学模式、教师行为、师生互动等维度,生成《课堂教学AI数据诊断报告》帮助教师精准反思。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对教学异常行为进行动态识别,并将教学预警按红、橙、黄三级反馈至领导-督导-教师,形成智能监测、分级预警的教学质控方法。
(4)构建了四位一体、一人一策、螺旋改进的评价反馈机制
建立教师评学、学生评教、督导评课、第三方评价的四位一体评价矩阵,经学校评估中心组织学科专家对评价数据进行归因分析,形成靶向性教学改进清单。建立双向反馈机制,既向教师推送一人一策改进方案,同时向教学管理部门发送质量管理优化建议书。改进过程遵循PDCA循环理论,设置"计划-实施-监测-验证"四阶递进流程。通过每学期2轮次的闭环运行,形成"评价数据驱动教学决策-改进效果反哺评价标准"的螺旋上升机制。